作為生態環保的必備要素,環境監測市場正迎來雙輪驅動時代。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出臺,治污力度不斷加大,業界普遍認為“十三五”時期環境監測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級別。
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平臺,環境監測行業正迎來政策扶持和需求增長的雙重機遇。近期環境保護治理的利好政策密集發布,尤其是水環境保護正日益受到重視。這將倒逼企業和相關監管部門在水質監測、污水處理和管道建設等方面增加投入,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監測數據質量,確保數據真實準確”、“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是監測工作的底線,絕對不能碰”。環保部領導多次對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工作提出要求。事實上,在“十二五”的政策熱潮下,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迅速,雖市場規模較小,但未來巨大增量市場可期,預計“十三五”期間市場規模達到千億元以上。
回顧“十二五”,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在政策熱潮下發展迅速。首先,隨著《國家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國家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方案》等多部環境監測政策的出臺,我國環境監測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標志著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將不斷強化。其次,由于環境監測的基礎性,《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政策的出臺,不僅釋放了水、大氣等領域的市場需求,也刺激了對環境監測行業的需求。
機構認為,政府推動環境監測并加大執法力度,將倒逼企業加大減排治污投資規模,包括VOC、水質在內的監測市場,潛在市場將達千億元。近年來全國環境監測產業增長的主要原因來源于大氣污染監測系統,未來行業的增長點將來自新增指標+監測面積擴大+儀器更新換代,設備提供、運營維護等細分領域,均獲得市場擴容機遇。
據賽迪顧問研究成果顯示,環境監測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硬件、軟件、檢測試劑;中游監測儀器、監測系統;下游儀器維護、設備運營。上游方面,硬件、軟件及試劑的發展較為成熟,且這些產品一般從外部引進、非自行生產,產品投資價值相對較小;中游方面,監測儀器企業一般會引進關鍵零部件進行系統集成,對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利潤水平較高、投資價值相對較大;下游即國家目前正在力推的環境第三方運營維護,該業務對企業的技術水平、資金及融資實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旦進入項目穩定運營階段,由于成本僅為人工、車輛等少數管理成本,利潤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環境監測運營維護成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這其中,尤以水質監測為甚。隨著政策的不斷扶持以及水系水質監管力度的加大,自動化水質監測設備的應用將加速推廣。在環保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中要求,加快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全面建成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網,所有站點原始監測數據第一時間直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為此,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傅德黔指出,從2017年起,將在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周圍裝探頭,同時新增150個水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共達到300個在線監測站點。環保部監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6年11月6日,全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監測事權交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啟動全國地表水2767個國控斷面監測事權上收的試點工作,均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直接管理。
據一位地方環保監測中心負責人介紹,每個水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成本超過100萬元,每年的運營成本在14萬到15萬元之間。這意味著未來一年內,國家在水環境監測領域將至少投資1.5億元,屆時每年第三方運維支出將達到4500萬元。
隨著政策的不斷扶持以及水系水質監管力度的加大,自動化水質監測設備的應用將加速推廣。目前我國地表水監測基本以流域為單元,優化斷面為基礎進行檢測,自動化率僅為15%。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地表水水質監測訂單同比增長近700%,單季度市場規模達到8億元,全年水質監測訂單有望破30億元,在線監測市場比例大幅增加,未來水質監測行業整體市場空間將超600億元。水質自動化在線實時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將成為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效率的重要環節,擁有相關數據采集與設備運營的企業將獲更多市場份額。